泥土稻場披“新衣”

初夏的清晨,一縷紅霞掠過樹梢鋪滿綠油油的稻田。
“德生,你過來了,過早了沒?”6月19日一大早,英山縣委組織部駐石鎮付山村精准扶貧工作隊長、第一書記祖濤見二組貧困戶聞獻文的大兒子聞德生來到村部,熱情地打招呼。
“祖書記,吃過了。是這樣的,定好今天給我家稻場倒混凝土,前兩天我也收拾得差不多了,想請您再過去幫忙看下。”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,聞德生急切地說道。
“好,前兩天吳部長已經安排好了,我們馬上就去你家。”說罷,祖濤邀上村支書聞福星,帶著另兩名駐村工作隊員大步流星地趕了過去。
時間倒回到6月15日下午,按照脫貧攻堅“夏季行動”要求,湖北英山張家咀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局長、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吳小元調研完工作,立馬趕到付山村,帶頭示範,走訪貧困戶,了解所需,幫他們解決實際問題。
到村後,吳小元同村兩委、駐村工作隊一行人就付山村脫貧規劃邊走邊聊,路上看到二組貧困戶聞全意的母親走路一瘸一拐,仔細一問才知前段時間被毒蛇咬傷了腳踝,今年賣茶葉的1400多元收入全花在治療上,因屬意外傷害,正爲報銷的事發愁。吳小元當場聯系醫保局咨詢政策,並交代工作隊要跟進想方設法減輕這筆費用負擔。
同塆的聞獻文家是吳小元的聯系戶,這段時間他家在做什麽,家裏還缺什麽,德生的病情控制的怎樣,養殖情況怎樣,收入穩不穩定?……這些問題一直牽挂著他的心,這次來就是想重點了解一下,看看當務之急能幫忙做點什麽。
又走了兩裏路,到了聞塆他家稻場。
“德生,最近身體還好吧?”說著,吳小元一行跟聞德生進了屋,樓上樓下看了個遍,得知一家三口吃穿用都不成問題,新建沒幾年的樓房住得也比較舒適。養了3頭黃牛、2頭黑豬、6只黑山羊,下半年出欄能收入不少;一頭母豬光下的崽一年能賣幾千塊錢,散養的走地雞大小有20多只,滿地跑歡;家裏5畝多地種有水稻、紅薯、油菜、黃豆,也能變幾個錢。看到他家自力更生,在政策幫扶的同時,靠自己的雙手脫貧,吳小元很是爲他感到高興,並給他吃了顆“定心丸”,“養殖方面的銷路不用擔心,我們會盡量想辦法幫你賣個好價錢。”
聞福星插話道:“聞塆這片就他家還是泥巴稻場,趕上下雨天,坑坑窪窪不說,汙水和泥沙沖得到處都是,收回來的糧食作物也沒個地處放。”一旁的聞德生面露難色,嘴角動了下卻欲言又止。吳小元看在眼裏,說道:“德生,這稻場確實要硬化一下,你家困難我知道。這樣,錢我來出,你這兩天抓緊把稻場清理好,我來安排施工。”他一邊說,一邊查看去年山洪沖刷的水道,與工作隊商量排水溝怎麽設計,溢水口怎麽接到大水溝,並一再叮囑祖濤,工作隊與村兩委一定要讓施工人員盡快進場,並搞好質量監督。

時隔三日,隨著第一車混凝土運到稻場,硬化正式動工。十幾個工人有的砌碗口石,有的鋪混凝土,有的抹平面,現場一片熱火朝天。水泥振動棒、振平機,機器轟鳴;工人吆喝聲、談笑聲,聲聲脆亮。聞獻文老兩口也幫著拉電線、接水管、倒茶水,忙得不亦樂乎。祖濤帶著駐村工作隊員也沒閑著,幫著挖水溝、搬石碾、除雜草……只大半天功夫,稻場硬化便完工,陽光照射下,整個院子一下子亮堂了。
施工負責人余老板給我們算了一筆賬,加上邊邊角角,硬化的稻場總共有140多個平方,材料和人力成本少說也在80元/㎡。
聞大爺感慨萬分,“以前下雨,稻場全是稀泥巴,出門深一腳淺一腳,很不方便。現在好啊,揚揚谷子、曬曬谷子有地方了,晚上出來坐坐都覺得幹淨多了”。見到我們,聞德生的母親許大娘豎起大拇指一個勁兒地說道:“真是沾了扶貧的光,一分錢都沒花,黨的政策真是好啊,我們太感謝了!”在她那飽經滄桑的臉上,洋溢著幸福的笑容。
落實“1131”制度,解決一個實際問題,是承諾,更在行動。
版權聲明:
凡注明来源为"英山县新闻网"、"英山融媒體中心"、"英山县电视台"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、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,版权均属英山新聞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。未经本网书面授权,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、转载或建立镜像。否则以侵权论,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